45年来,珠海从几乎一片白纸的“交通末梢”,一步步成长为珠江口西岸门户枢纽如今的珠海,已初步形成以港珠澳大桥为主轴,空港海港为引擎、多层次铁路为骨架、高快速路网为主体的“海、陆、空、铁、口岸”全要素综合交通体系。
当下,珠海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在接受南方+采访时,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副院长张一恒表示,未来的珠海还需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推进市域快速路系统建设,着眼推动轨道交通在珠海的落地和延伸,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南方+:珠海市的交通建设有哪些特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张一恒:珠海地处珠江入海口,受天然入海水道阻隔,城镇空间也呈现了“东西双城”的分布特征但同时,山水交错的自然生态格局,为城市建设增加了许多经济门槛跨江、跨水、穿山等交通通道建设成本巨大,客观上阻碍了各组团发展。
这是珠海道路交通系统的显著特点,也是需要攻坚的长期课题主要就是解决市域东西向联系通道不足,快速路层级缺失的问题,从而支撑跨组团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近年来,通过多座跨海大桥的建设,这一状况已有了较大改观南方+:当前珠海的轨道交通基础仍然较弱,未来将如何建设轨道上的“大珠海”?
张一恒: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核心骨架,其大运量、快速度、准时性等特点,能够有效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对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是促进公共交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引导城市有序发展,为产业布局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珠海内部各组团的产业联系更紧密,城市功能格局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未来,珠海可加快推进高铁线路接入城市新中心,预留高铁线路和站点空间,加强新中心地区与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直联直通,将高铁主站场开辟为与港澳合作发展新空间同时,积极推进珠肇高铁、广珠澳高铁等建设,打通东、西、北向的高铁大通道,构建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高铁枢纽。
南方+:锚定“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的发展定位,珠海应如何发力?张一恒:当前,珠海正立足湾区西岸的地理空间区位,着力改善对外交通,特别是依托港珠澳大桥及其西延线,进一步连接起珠海西部城区,并延伸至江门乃至粤西,形成支撑澳珠极点对湾区西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用好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要对外交通通道,有利于支撑外联辐射格局,强化东西岸通达、辐射粤西对珠海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至关重要在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设施的加持下,珠海的交通枢纽功能正不断强化。
随着大桥连线带来的“硬联通”便捷效能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可达性范围进一步扩大地处珠江口西岸,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占据着承东启西的关键区位,未来的珠海有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采写:南方+记者 董谦君
统筹:吴志远 林郁鸿策划:沈文金 吴志远出品: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珠海分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