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话连篇上线才3个月的京东外卖,率先将刀刃对准了自己近日,一位京东外卖员工的朋友圈在网上引发热议,截图内容显示,京东外卖上线3个月以来,对平台入驻的150万品质餐厅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和线下巡检,目前已经。
清退了约8000家“无堂食”门店,申请入驻的餐厅门店通过率不到四成京东外卖从今年2月上线至今,在外卖平台疯狂抢商家的当口,京东居然反其道而行之,顶着商家减少、单量承压的风险,清退几千家门店,这操作似乎有点“迷惑”
。
01、外卖的品质革命,道阻且长自京东入局外卖以来,便一直打着“品质”的旗号这也让刘强东短时间内拿到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上线75天,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就突破2000万单,拿下超9%的市场份额,硬生生在美团和饿了么的双寡头格局中撕开一道口子。
。但是随后,京东外卖却遭遇约谈,监管部门指出平台内存在“无证照餐饮店铺入驻”“部分门店线下无实体经营场所”“部分商家存在低价低质竞争”等问题。
事实上,“幽灵外卖”并非新问题,而是外卖行业一直难解的老难题这类商家没有可供堂食的门店,甚至没有正规执照,凭借虚假资料在平台审核机制中浑水摸鱼,以低成本实现高利润,比租有实体门店的正规餐厅的评分还高在被依法约谈后一周,京东外卖迅速整改清退,从这套堪称快刀斩乱麻的动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并不是一场“姿态性整改”,而是一次对平台治理决心的重申。
02、紧抓品质,毛利率提不上去?近日,京东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总收入3011亿元,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单,不过毛利率近乎不动,显露出“规模优先于短期利润”的战略取舍这份成绩单,离不开京东。
长期以来紧抓商品品质的服务体系自从刘强东创办京东以来,一直强调对商家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维持着京东的声誉消费者对京东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京东PLUS会员复用率高达68%但是随着剧烈的市场竞争,京东电商老本行
也面临着挑战据悉,今年内地电商市场冒出大量新面孔“港货”,自称是几十年历史的老牌,结果本土香港人闻所未闻,在今年315惨遭曝光这批假老牌港货根本不是在香港生产,只是快递物流在香港过了一遍,摇身一变包装成老牌港货流进内地市场。
这种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对京东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京东随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平台上的相关商品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整顿劣币驱逐良币,当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假冒伪劣的“老牌港货”,内地消费者对香港品牌原有的信任受到影响,让真正的老牌港货在内地市场的推广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以维特健灵马粒瓶为例,作为一款在香港拥有32年历史和良好口碑的男士养生品,是实实在在的香港老牌子,香港人下个楼就能买到在京东整顿平台假冒老牌港货一个月后,上述马粒瓶近期的搜索量和出货量明显回升据了解,“马粒瓶”由香港谢德富医生(李嘉诚的御用医生之一)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主打。
长期养护男士健康单瓶3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京东平台上的高收入群体来说没有什么压力,他们更看重品质保证以及其所能带来的长期健康收益超2000位消费者在京东平台留下“更有精力”“睡眠质量变好”“改善腰酸”等相关反馈。
03、坚持品质,活在下半场无论是新兴业务外卖,还是电商老本行,刘强东显然意识到了——当赛道进入成熟期,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平台之间的竞争逻辑也开始转向品质、效率与长期信任的博弈。
京东多次“刀刃向内”,既是对其“品质”口号的呼应,也是对其改变行业生态初心的坚守从监管部门依法约谈,到京东自身清退整改,都在向外界证明:平台所喊出的“品质口号”,不再是可以自行定义的市场用语,而是被纳入到真实监管体系中的责任事项。
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行业竞争中,品质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虽然这条路的确不容易走,成本高、扩张慢、用户教育周期长。但刘强东的目标显然不只是“赢在上半场”,他要的是“活在下半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