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关于加强本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长宁区古北市民公园、海粟公园同步开启“宠物入园”试点此次试点期望以“精细化管理+多元共治”为核心,既兼顾宠物友好与公共秩序,也期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打造可参考的“长宁样本”。
错峰管理,遛宠与游园“互不打扰”
地处古北社区的古北市民公园,周边居民“遛宠”需求旺盛。早在去年改造时,公园就提前规划了宠物友好型园路、可停留草坪,并通过“公园管理公约”和道路提示,引导大家文明遛宠。
为了让养宠居民和普通游客都能满意,今年年初,公园推出“错峰+限定区域”管理模式:每天晚上9点后,等儿童离场、园内人流减少,公园咖啡店前的草坪会允许宠物短暂不牵绳活动,同时安排安保人员现场值守“养宠居民有社交需求,宠物也需要释放天性,错峰管理能实现空间共享、减少矛盾。
”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解释道目前,这片草坪已形成有序的养宠居民社交圈,试点以来运行平稳直面居民多样需求,以沟通化解矛盾
和古北市民公园不同,毗邻商业体、美术馆的海粟公园,试点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虽然公园已设置宠物饮水点、便便袋供应点,还在下沉式广场划定了遛宠区,周边也有“派特鲜生”等宠物配套商户,但是养宠居民和普通游客的诉求存在差异。
“狗狗需要社交,希望公园能有一点撒欢空间”在海粟公园,牵着大型拉布拉多犬的严女士说出了众多养宠居民的心声,大家普遍觉得现有遛宠区面积太小,满足不了宠物活动和主人社交的需求而普通游客则担心,宠物入园会影响游园安全和宁静氛围,双方的诉求差异给管理带来难度。
对此,公园没有急于划分新区域“简单划片解决不了根本矛盾”海粟公园园长陈雷达表示,目前公园正联合街道、居委会收集双方意见,计划通过座谈会让各方代表面对面沟通下一步,公园打算探索“活动叠加服务”模式:不设固定宠物乐园,而是联合企业在宠物节等特定活动中设置临时开放区,并根据实际反馈动态调整管理策略。
试点持续至10月底,通过“摸清需求”,为长效治理打基础
据悉,长宁区此次“宠物入园”试点将持续至10月底,核心思路是“先摸清需求与矛盾,再定管理制度”“避免制度反复调整,才能更好契合群众自治原则”王晔菲说,“试点的目的就是让真实使用场景和潜在问题充分显现,为后续制定长效规则铺路。
”10月,长宁区绿化市容局还将组织多场座谈会,通过多元共治,保证政策贴合民意未来,长宁区将打造“公园自治管理一张图”:根据不同公园的功能定位、周边社区的实际需求,差异化明确宠物友好的区域与时间,并优化人宠通行路径,让公园管理真正践行“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
撰稿/摄影:李媛媛编辑:程 前责编:高 琴*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