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铝浩铝幕墙建材网

新闻资讯

NEWS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铝浩铝幕墙建材网
电话:
联系人:铝浩
邮箱: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辅路
新闻资讯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中时深度丨双优”城市助力打造外贸“多点开花”新格局

2025-09-11    作者:admin  阅读:0次  【打印此页】

高质量发展下的中国城市新格局编者按 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浪潮中,城市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我国36个重点城市贡献了全国39.2%的GDP,呈现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然而,经济总量的扩张并不等同于发展质量的提升,如何实现城市发展从“大”到“强”的转变,区域经济从“竞争”到“协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中央层面连续释放重要信号,围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部署城市工作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期报道以高质量发展为视角,从经济总量、新质生产力培育、对外开放度、集聚与辐射能力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重点城市的转型路径,探寻现代城市在提质、协同、创新中的突破与挑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2025年以来,国际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交织,给全球贸易发展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贸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在整体稳健的发展态势中,部分城市表现突出,进出口增速与规模实现“双优”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贸易中持续领跑;重庆、成都等西部重点城市凭借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实现外贸快速增长。

这些城市的外贸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更为外贸新极核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制造走向“智造+服务”202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体较快增长,出口增长态势较好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我国36个重点城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25年下半年展望建议》(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深圳成为“中国外贸第一市”,与此同时,在统计的城市中,有超七成城市外贸实现了增长。

报告显示,从进出口总额看,有5个城市超万亿元,其中深圳、上海超4万亿元,北京超3万亿元;有8个城市超5000亿元,其中厦门、青岛超9000亿元;有13个城市超1000亿元;有10个城市低于1000亿元从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看,有16个城市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其中西宁增速达26.3%;有20个城市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12个城市负增长,兰州、南宁增速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际合作部主任白玮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外贸“双优”城市的表现得益于其深层次的产业逻辑和结构优势总体来看,这些城市不再依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通过高技术含量、绿色含量高和高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

“这些城市通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产业链集聚效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制造走向‘智造+服务’,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降低了对传统市场的依赖”白玮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城市外贸“双优”的表现,核心在于其高端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大驱动力,特别是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以成渝为代表的泛智能产品产业带,形成了内外联动、相互支撑的产业生态。

其主要特点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并且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通道,优化了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物流布局这种“沿海研发+内陆制造+全球分销”的协同优势,以及对共建“一带一路”市场的深度开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外贸竞争力。

“从产业逻辑看,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与重庆、成都等西部重点城市的外贸‘双优’表现,本质上是产业升级、市场结构优化与区域战略协同共振的结果”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多点开花、逐步扩散”

在全球经贸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仍能实现稳中有进,关键在于新动能的持续培育与新极核的加速形成从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到重庆、成都等西部重点城市的发展实践来看,外贸新动能与新极核的分布呈现出鲜明特征与清晰趋势,为推动全国外贸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在科技创新驱动方面,东部沿海城市凭借研发投入强度高、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成为技术赋能外贸的核心区域据深圳海关消息,深圳持续聚焦集成电路、锂电池等“卡脖子”领域发展,2025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出口1089.9亿元,同比增长34.7%;电池出口382.8亿元,增长39.5%。

同时,依托龙头企业构建起“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规模出口”的全链条体系东莞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服务器、传感器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增幅均超60%,推动高端装备出口增长25%这些城市的科技创新已从单一产品突破转向产业链协同升级,形成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

而在业态模式创新方面,西部的重庆、成都借助中欧班列物流优势,探索“跨境电商+国际铁路”的新型出海模式,推动本地电子信息产品通过跨境渠道拓展海外市场由此可以看出,新兴业态正在打破传统外贸的地理限制,使内陆城市也能深度参与全球贸易分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我国外贸增长新动能与新极核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先发优势与良好基础,仍是主要集聚地,中西部地区依托政策引导与产业转移,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多点开花、逐步扩散”的特征。

而在趋势上,新动能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新极核也从单一城市向城市群、产业带延伸“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和新极核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白玮进一步指出,这些地区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链优化整合,形成了外贸竞争力。

此外,除了传统的沿海外贸强市,一些内陆城市也崭露头角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依托中欧班列等物流通道,积极开拓欧洲和中亚市场,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这对未来推动我国外贸区域协调发展有三点启示”白玮表示,要继续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沿海、沿边和内陆经济合作;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继续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作用,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我国外贸增长新动能呈现出从传统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由单一城市向都市圈和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显著趋势,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稳固基本盘,以成渝、郑州、武汉等内陆高地为新增长极的‘多点开花’格局”陈建伟认为,这一新格局不仅体现了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分工协作的深化,更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与东西部双向循环的畅通。

未来,这种多极化、梯度化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优化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外贸发展的整体韧性与区域协调性筑牢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根基“双优”城市如何进一步稳固其作为中国外贸新极核的地位,并推动中国外贸整体向更高质量发展?

“‘双优’城市必须率先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与对接,并着力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品牌升级”陈建伟表示,应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环节掌控力,以此引领和带动整个国家的外贸结构优化与质量变革。

最终,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系统集成,这些城市将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中国外贸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白玮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充分利用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构建更加稳定可靠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数字贸易,借助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外贸全链条效率三是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以投资带动贸易”的出海模式,通过海外投资、并购及产业链延伸,将生产环节前移至目标市场,形成“本土化生产+区域化出口”的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加快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等相关政策和标准,解决电子签名跨境互认、消费者隐私保护等瓶颈问题,同时主动参与绿色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制定“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双优’城市要继续保持外贸持续增长,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与其他经济体合作,开拓多元化市场。

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满足多样化需求强化汇率风险管理,运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波动影响”王鹏进一步指出,“双优”城市间也应加强协同,共享资源与信息,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产业对接与合作,促进区域外贸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中国外贸迈向更高水平。

“长期来看,这些城市需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跃迁,通过‘技术—制度—生态’三重创新,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链主城市’,最终形成东部引领创新、中西部承接升级、边疆拓展通道的全国外贸协调发展新格局”宋向清说。

业内专家表示,唯有持续深耕科技赋能、优化区域分工、深化开放合作,方能将“单点突破”转化为“全域共振”,让中国外贸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既守得住“稳”的根基,更创得出“进”的新局,书写更为精彩的发展新篇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