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继续激烈交火,一家在乌克兰的美国工厂成为了轰炸目标,之前还同意“边打边谈”的特朗普,立场再次出现180度大转弯经过特朗普“调停”后,俄乌冲突没有半分缓和的迹象,据新华社报道,乌军表示,在最近的24小时内,俄军向乌境内发射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
与此同时,这场空袭让泽连斯基看到了“机会”,他特别强调一家在乌克兰的美国工厂蒙受巨大损失,向特朗普告了普京一状。
【特朗普的立场变幻无常】泽连斯基亲自炒作,劝特朗普“回心转意”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描述美国工厂遇袭的场景时,特意强调了几个关键信息:“民用企业”、“美国出资”、“建厂长达13年”以及最关键的“造成至少15人受伤”
这些细节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泽连斯基不是在单纯汇报战况,而是在精心设计一场针对美国的“情绪动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特朗普刚刚亲自调停俄乌的当下,国际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度肯定是最高的,美国老百姓对“自家企业在海外被炸”这事肯定也非常敏感。
乌克兰把这场袭击包装成“俄罗斯对美国平民企业的无差别攻击”,本质上是在把俄乌冲突和“反美暴行”挂钩——俄军炸的不仅是乌克兰的工厂,更是美国老板的投资。
【俄军轰炸美国工厂让乌方看到了炒作的机会】这种叙事一旦发酵,美国国内原本对援乌有所保留的声音,很可能被“保护本国利益”的情绪盖过更现实的问题是,乌克兰需要钱和武器,战争打到现在,乌军的弹药消耗、士兵招募都成了大问题,而特朗普却似乎对“军援”的态度越来越懈怠。
这时候,泽连斯基必须想办法把“援乌”和“美国的安全”绑死,他反复提“美国企业遇袭”,就是在暗示特朗普:不帮乌克兰,下次可能炸的就是你们的能源管道、金融公司,甚至驻乌使馆这种“威胁”虽然隐晦,但对美国政府来说,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说白了,乌克兰这招是“借刀杀人”:用美国的利益当筹码,逼特朗普松口,至于这家工厂是不是真的“完全民用”,或者这次袭击是否是“误伤”,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叙事能让美国内部形成“必须支持乌克兰”的共识。
【乌克兰继续让美国“回心转意”】特朗普说变就变,突然发出威胁不过,泽连斯基这些套路多少显得有些“多余”了,一方面,特朗普对于乌方这种“价值观绑架”,已经多次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另一方面,特朗普的立场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是泽连斯基能够左右的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要赢得一场战争,就必须要攻入侵略者的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情况就是如此,拜登不允许乌克兰反击,但如果当时是他在当总统,这场战争甚至不会发生有观点认为,特朗普这是在鼓动乌克兰,想要“赢”就必须向俄罗斯本土发动进攻,并且头一次将俄罗斯和“侵略者”画等号,态度转变之快,让人猝不及防。
但是,历史多次证明,特朗普的表态不能完全相信,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反着看,因为能“推翻”特朗普言论的,只有几分钟之后的特朗普首先,特朗普对俄罗斯的“定性”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这些年他对普京也说过不少“吹捧”的话,同样也不能当真,这次突然“强硬”,更像是他为了迎合美国国内某些群体的情绪,自证是一名“对俄强硬”的总统。
其次,特朗普“支持乌克兰进攻俄本土”的表态,也更像是空喊口号,美国这种“嘴上鼓励进攻,手里不放资源”的做法不算罕见,特朗普需要的是“强硬”的政治形象,而不是真的为乌克兰冒险,毕竟,真要激怒俄罗斯,这个责任他可担不起。
顺带一提,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硬,特朗普还把他和普京在“特普会”上的照片,和当年尼克松和赫鲁晓夫“厨房辩论”的照片翻出来对比,想塑造自己为美国“正面对抗强敌”的宿命感但现实是,他和普京的会面没谈出任何新东西——俄罗斯该占的领土没退,乌克兰该让的步没让。
,这种“表演式外交”,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特朗普或在暗示自己对俄罗斯非常强硬】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法,美国的“执念”越陷越深其实,特朗普的强硬也好,泽连斯基的炒作也罢,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俄乌冲突的核心矛盾,绕不开领土问题对乌克兰来说,领土是底线,泽连斯基敢说“绝不可能放弃一寸土地”,不是因为他有多强硬,而是不敢——如果今天答应割让顿巴斯,明天就可能有人要他割让哈尔科夫,后天甚至要他退出基辅,所以,哪怕明知打不赢,基辅也只能硬撑着“全部收复”的口号。
俄罗斯的算盘更现实,普京要的不一定“占领乌克兰全境”,但肯定是“确保乌克兰永远不能威胁俄罗斯”,他提出的条件(乌东领土、乌克兰中立、禁止西方驻军),本质上是要把乌克兰变成“缓冲国”。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法】巨大分歧下,美国的“执念”让这一切更复杂,特朗普把援乌当做一笔“生意”,但地缘政治的客观规律在提醒所有人:这种“零和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乌克兰要“安全”,俄罗斯要“领土”,美国要“霸权”,三方的诉求根本撞不到一块儿,现在各方都觉得自己“还能再撑一撑”,谁都不愿意先低头,于是。
冲突就这么拖着,拖成了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泥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