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至20日,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嘉宾、教育管理者及师生代表参会,旨在通过技术革新与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全球路径。
猿编程作为青少年AI教育企业参会,介绍了行业首创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4C体系”,并展示多款最新教育产品,展现了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思考首创“4C体系” 从技能培养转向认知发展在大会主题演讲中,猿编程创始人李翊阐述了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使命的理解。
他指出,在技术高速迭代的今天,教育的核心使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人机协作的关键技能,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这一观点直指AI教育的本质——在技术高速迭代的今天,教育不应停留在工具使用层面,而需向底层认知能力建设转型。
李翊在演讲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转变的深层逻辑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和技能将被AI所取代,人类需要发展更高级别的智慧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知识和技能被AI所取代,那么我们的人应该怎么去发展?我认为他应该掌握更加高级别的智慧,就是我们的大脑应该进一步的去开发。
”这种认知层面的深度开发,正是应对智能时代挑战的关键所在基于八年的一线实践以及对AI教育趋势的前瞻判断,李翊行业首创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4C体系”,即“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ross - 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Confidence &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推动AI教育从单一技能培养向综合素养培育的范式升级,为青少年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提供了系统框架。
在4C体系中,底层认知能力的培养被视为基础环节李翊用计算机的比喻来解释这一概念:“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大脑比喻成计算机的话,那么组成认知能力就是内存和CPU如果内存和CPU得到一个很好的训练,比如说专注力,它是一种能力,就跟肌肉的力量一样,它需要训练。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专注力、工作记忆等认知能力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提升,这为4C体系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编程学习作为实践4C体系的理想载体,其价值在于提供即时反馈与可见成果在猿编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编写-运行-调试”的即时反馈循环,能显著提升专注力、工作记忆等底层认知能力,同时建立“发现问题-拆解问题-算法实现-迭代优化”的完整认知链条。
这种实践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系统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在主题演讲中阐述“4C体系”而“4C体系”中的跨学科融合思想,则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与现实问题解决的深度结合真实世界的问题往往突破单一学科边界,而编程的天然跨学科属性,使其成为知识融合的最佳纽带。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叠加,而是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科知识的联动价值李翊在演讲中详细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学生设计的“自动追光太阳能板”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科学原理)、运用光敏传感器(技术应用)、设计双向感应结构(工程思维),再通过代码实现“光强对比-方向判断”的数学逻辑。
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李翊强调,这种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正是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学科融合不是把编程作为展现学科的另外一种工具,而是要把核心的思想能力抽象出来,跟编程去融合。
”理念落地,生态共建,以全场景生态破解AI教育落地难题为了让4C体系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地,猿编程打造了覆盖全场景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这一生态体系包括课程内容、教学平台、硬件终端等多个层面,为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提供了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猿编程的创新解决方案已经得到了众多学校的实践验证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晓介绍,学校联合猿编程构建了“基础普及+进阶提升+实践拓展”的AI课程体系:基础阶段用趣味故事启蒙AI概念,如借AR技术讲传统文化;进阶开设图形化编程课,引导学生处理简单数据;拓展聚焦前沿,开展AI项目式学习,如用机器学习分辨裕民红花的害虫。
学校经常会用到猿编程的教学云平台,其中大模型模块能定制教案框架、课件素材等,高效满足教师备课、教学过程及授课中的各类需求,提供智能化支持新发布的“猿创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采用“数字基座+课程体系+AI实验室+具身智能”四位一体架构,全面覆盖教、学、练、测、评、管全流程。
以数字基座作为统一入口与运行底座,承担账户体系、备授课、中台服务、数据回流与可视化治理;以课程体系提供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活动设计,直连课堂与评价;以AI实验室提供多模态创作与原理可视化环境,降低教师开课与学生探究门槛;以具身智能套装把抽象算法“落到手上”,在真实情境中实现项目式学习与能力验证。
四者数据互通、流程贯通,支撑学校在较短周期内实现“即建即用、即装即教、即学即评”,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撑,并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AI学习体验这些技术特性使得平台能够满足不同教学场景的需求
猿编程展台,小朋友体验“会学习的机械臂”“星瀚”AI教育终端,则是面向青少年的“AI教育助手”终端搭载AI大模型,配备超大点阵屏、高清触控屏及20余种传感器与执行器模块,支持智能问答、体感交互等功能学生可通过编程搭配模块,搭建智能小车、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等生活化项目,在学以致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4C体系”中的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但李翊认为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人工智能取代程序员非常容易,但取代老师我认为很难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传递人和人之间去传递思想,传递温度的一个过程”李翊表示,“我们更多的还是希望老师用我们这个平台去把自己的创作能力表现出来。
”猿编程在本次大会上展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反映了当下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4C体系”的提出为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培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框架;全场景产品生态的构建,则为理念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这些探索不仅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具有参考价值,也为全球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