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经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在这样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保持稳中有进态势,累计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前7个月实现3.5%的增长,量质齐升,十分不易。
中国外贸交出亮眼成绩单 此前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7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6月加快1.5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
有评论认为,中国外贸持续增长凸显全球对中国商品的广泛认可,这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但也有分析称,关税战等外部风险冲击全球贸易,让中国出口市场持续承压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8月2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外贸运行持续向好,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旺盛需求,这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实现共同发展,各方都会从中受益中国的优质产品享誉世界,多元稳定的市场广受青睐,这是关税战贸易战改变不了的中国将继续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向上”“向新”势头更加巩固
对于我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何咏前分析认为,总的来看,主要有三方面支撑因素 一是政策有力去年四季度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多轮稳外贸政策,围绕培育外贸新动能、加强公共服务、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就业等方面持续强化政策保障。
各部门、各地方深度联动,全力落实,推动外贸企业“应享尽享”以金融为例,前7个月中信保公司短期险承保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出口银行新投放外贸领域贷款超7000亿元人民币 二是合作多元我国不断拓展与更多贸易伙伴互利合作的空间。
前7个月我国对新兴及其他市场进出口增长5%,占比65.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17.2%,均明显高于整体;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5.5%,占比提升至51.7%。
三是动能释放外贸“向上”“向新”的势头更加巩固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3%,占比6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船舶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高出口增速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应变求新,找新市场、做新产品、拓新渠道,前7个月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65.4万家,其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
数据背后是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被誉为“中国眼镜之都”的镇江丹阳,从镜片、镜架到镜布、镜盒,海外订单纷至沓来目前,江苏丹阳眼镜产业已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眼镜产业链,聚集了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年产镜片近8亿片,是全球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
据镇江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镇江地区眼镜及零件出口31.1亿元,同比增长5.5% 再比如,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爱上了“中国妆”阿里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AliExpress)显示,过去一年国货美妆出海销量增加100%,欧洲、墨西哥、巴西、日本增长最为明显,儒意、橘朵、花知晓、梵西、酵色等国货美妆品牌热销海外。
港口助力 外贸企业向价值链上游转移 在全球制造业的“微笑曲线”中,中国外贸企业正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新三样”正受到海外市场欢迎:泰国人排长队购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工电子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的95%;天合光能首次在日本展出的新型光伏组件成为全场人气产品……。
“新三样”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港口的助力厦门港汽笛长鸣,巨轮满载着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驶向阿联酋迪拜杰拜勒·阿里港;日照港巨轮往来集散,装载车辆、设备等工程物资驶向马尔代夫项目锚地;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航线,则深深镌刻进东南亚繁忙的贸易版图。
通过港口连接的全球贸易航线,如一条条坚韧的蓝色动脉,为中国外贸注入澎湃动能 在全球贸易遭受关税冲击的形势下,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 中国主要港口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凭借71375万吨货物吞吐量再次稳居全国港口首位,唐山港和上海港分列二、三位,其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43357万吨和42559万吨 在集装箱吞吐量上,排名前十的港口依次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厦门港、苏州港、北部湾港和日照港。
这表明,在全球经济面对不确定性、商品贸易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的背景下,港口航运依然是中国商品向全球范围内流通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商品中,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动力。
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逆势增长12.7%,领跑中国外贸出口早在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就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6万亿元,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新名片 “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正是依托于港口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与效率跃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379个、总量达2971个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形成了多个世界级港口群 2024年,中国港口平均每小时吞吐3.8万标箱;中国10个样本港口集装箱船舶直靠率均值达89%,在锚地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9小时,服务效率较上年提升1%。
随着中国与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愈发密切,一些沿海城市瞅准航运机会,加码港口建设 2025年,天津港集团在码头提升改造、堆场改扩建、航道扩能、新能源等领域共有21项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95亿元。
这样改扩建的港口还有很多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港、广州港、大连港等一批码头项目也都在建设中 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在中国港口广泛应用,大幅提升“新三样”等复杂货物周转效率 “智慧”加持下的中国港口逐渐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节点,其辐射力与承载力正经历质的飞跃。
当“新三样”的巨轮从厦门、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鸣笛起航,一个由港口驱动的万亿级外贸新生态已蔚然成势它托举的不仅是“新三样”破浪出海,更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变革浪潮中锚定未来的战略支点 攻坚克难 继续推动外贸稳量提质。
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在多重挑战中艰难前行一方面,美国关税战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削弱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成为拖累世界经济的最大“风险源”另一方面,加强合作应对挑战成为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多元化、加强地区协作,推动世界经济磨砺更强韧性。
2025年上半年,美国频繁推出单边关税措施,严重侵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整体而言,地区、国家之间增长分化明显,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关税战扰乱全球正常经贸活动、跨境投资波动下行、产供链碎片化风险上升、全球债务规模高企、宏观金融风险加大……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5.3%,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推进世界经济的“稳定源”,共享发展机遇的“引力场”在保护主义逆流冲击世界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进博会、链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矩阵”持续发力,不仅彰显中国增强自身经济韧性与活力的底气和能力,更让世界看到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诚意。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并提出强化融资支持,优化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等具体举措,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 各个地方也在积极行动,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和外贸企业具体需求,推出相应的举措。
北京海关在亦庄综保区内加快外贸新业态的培育,根据其紧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经开区”)重点产业集群的特点,以经开区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立足多元化“保税+”功能升级,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大力支持保税维修、保税培训等外贸新业态发展。
镇江海关提出,将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宣讲、落实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等惠企措施,支持企业参加国外展会,助力丹阳眼镜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攀升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支持,叠加企业的积极开拓,进一步巩固着中国外贸向好的势头。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美国景顺集团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对华投资热情高涨,不愿错失中国由科技驱动的经济发展机遇 对于接下来的外贸形势,何咏前说,“我们将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继续推动外贸稳量提质,并与更多贸易伙伴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 本版文字综合自经济参考报、新华社、“三里河”工作室、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