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装修交付环节“跑路”事件频发,消费者预付资金打水漂的案例屡见不鲜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当前越来越多的家装企业与银行联合推出资金存管服务,通过分阶段支付、第三方监管等机制,为消费者筑起资金安全防线。
业内人士认为,资金存管机制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释放,要求交易过程中的每笔资金流动都需经过明确的审核流程,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同时激励了施工方按质按量完成工作这一创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家装市场从“信任危机”迈向“规则共建”。
传统预付制模式下的权责失衡装修行业传统的“先付款、后施工”模式,长期存在资金监管缺位的致命缺陷消费者往往在签约时支付50%以上的合同款,而装修公司一旦出现经营危机或恶意挪用资金,极易导致工程烂尾典型案例显示,部分装修公司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差诱导消费者私下转款。
例如,广州市民王先生在装修过程中被工长以“加快进度”为由,将剩余50%款项直接转入个人账户,最终工长失联,装修公司以“未收到款项”为由拒绝继续施工这种“私下收费”现象在中小装企中尤为普遍,根源在于企业对团队管理失控,而消费者因缺乏风险意识,往往成为受害者。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型装企同样难以幸免一个月之前,广州本土知名装企靓家居突然宣布停止经营在社交媒体上,记者检索相关词条看到,近期已有多名用户发布了靓家居维权相关内容一名业主称,靓家居在倒闭前,曾通过“国补”等说辞吸引消费者提前缴纳装修款。
如今公司爆雷,装修无法继续,业主“前期搭进去的大几万元都打了水漂”不难发现,行业乱象的背后,是传统预付制模式下的权责失衡消费者提前支付的资金成为装修公司的“流动资金池”,缺乏有效约束机制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家装委员会主席韩军指出,这种“先款后货”模式在监督失灵时,为企业挪用资金甚至卷款跑路留下了巨大空间。
而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往往面临举证难、维权周期长等问题,部分鉴定费用高达数万元,进一步加剧了维权成本行业内多家企业联动银行破局如何解决传统预付制模式的痛点?记者注意到,近期有不少企业联动银行推出资金存管服务,确保装修交付。
以近日圣都整装在广佛地区联合中信银行发布的资金存管服务为例不同于传统收费模式,该资金存管服务具体操作是银行为消费者开通存管专户,按签约、中期验收两个阶段分笔支付款项,资金存入存管专户并自动冻结,仅在隐蔽工程验收、基装验收、竣工验收三大关键节点完成后,分批解冻至圣都账户,在确保装修品质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此外,另一门窗企业新豪轩也在今年7月份联合中国平安保险,推出门窗行业首个“订购无忧险”,涵盖“资金无忧、品质无忧、交付无忧、售后无忧”四大保障通过银行信用背书构建起第三方担保机制,让消费者资金安全拥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与风控闭环。
据业内人士介绍,资金存管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机构管理交易资金,确保消费者的装修款项在工程未按约定进度或质量完成前,不提前释放给服务商,有效避免了服务携款跑路或者项目烂尾的资金风险。
另一方面,根据工程进度分阶段释放交易资金,要求消费者 “验收满意才解冻”,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同时激励了施工方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消费者的主动权得到充分保障多方合力才能构建行业新生态虽然业内对资金存管模式的评价颇高,但该模式的市场实践却任重道远,需要行业合力构建。
圣都整装广州大区总经理李宝告诉记者,企业现金流压力构成了最直接的阻碍传统家装企业长期依赖预付款维持运营,节点支付意味着现金流模式的重构行业数据显示,中小装企的平均物料采购账期仅为15-30天,而节点支付下回款周期可能延长至60-90天,对企业的现金流健康度和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家装行业素以“非标准化”著称,节点制支付或资金存管模式的有效运行,还必须有清晰的工程节点划分和质量验收标准作为依据,例如将装修过程明确划分为设计、水电、泥木、油漆、竣工等关键阶段,每个阶段设定可量化的质量标准,在减少了消费者维权难度的同时,也能对施工服务团队有明确品质要求。
对此,面对行业转型,专家呼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表示,通过支付条款的约定,列清是分付款的条件和期限,多笔付款,这样能尽量减少一旦发生跑路的资金损失,把控风险与此同时,第三方资金托管和全面平台保障的服务,不仅仅是对个体装修“避雷”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家装行业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
文、图|记者 黄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