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随着汽笛长鸣,一列编组68辆满载汽车配件、航空配件、电脑显示屏的3707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满洲里铁路口岸,驶向俄罗斯沃尔西诺站,标志着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中欧班列突破30000列大关。
满洲里口岸是全国最大沿边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经过多年发展,构建了“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口岸疏运体系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口岸充满“智慧”为提升效率赋能。
满洲里铁路口岸为提升回程中欧班列换装运输时效,主动与边检、海关对接,建立一体化工作制度,推动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全力压缩回程班列在口岸站的停留时间,回程班列通关效率较之前提高近10%“今年的回程班列运量比较大,较去年品类也有所增加,在换装效率上,我们主动对接海关和货代公司,对当日放行的回程班列,减少一次落地作业,直接进行对装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
”满洲里站货运车间主任康金龙说“我们加速推动‘智慧口岸’建设,与铁路部门共同研发铁路数据应用平台,进一步打造内外联动、同频同步的服务管理模式,确保中欧班列查验‘零等待’,通关‘零延时’”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二队队长郜耀勋说。
满洲里铁路口岸全力运用好“调运货营”一体化工作机制,对回程中欧班列实行整列取送,减少调车作业钩数,充分利用调车机能力,打通堵点、卡点,为班列快速发车创造条件动动手指就能赚钱 更多边民留在了家乡“现在手机就能操作合作社的订单,看今天的80这不就到手了。
”满洲里边民陈春兰向记者展示着她手中参与互市贸易的“满互通”APP,蓬勃发展的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正依托“落地加工为主,区内交易为辅”的创新模式和数字化赋能,为边民们铺就便捷的增收路
陈春兰展示“满互通”APP人民记者 张聿修摄“我是去年中旬以边民身份参与的铁路互贸业务,现在我是小组长,手下有50人跟我一样通过合作社共同参与互贸业务,从中赚取相应的报酬,不用背井离乡就把钱赚了”陈春兰的操作并不是个例,自2016年深度开放以来,这里已经引进俄罗斯5000余种商品。
2024年5月,铁路口岸互贸区正式封关运营,成为内蒙古首个铁路口岸边民互贸区,与公路互贸区形成“双引擎”格局
满洲里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数据实时展示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满洲里铁路互贸区依托本地粮食生产企业开展互市贸易业务,主要涉及油菜籽、亚麻籽、葵花籽仁、燕麦等产品,本着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原则,边民每次参与业务会有80到100元收益,旺季时候边民每月收益可达到1000余元。
公路互贸则聚焦松子、冰鲜鱼等民生商品,实现常态化进口在公路、铁路双轮驱动下,截至2025年5月底,满洲里市互市贸易交易商品29529.14吨、同比上升767.65%,交易额13209.58万元、同比上升413.46%。
边民收益突破108万,惠及近1.55万人次降本、保质、增效 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如火如荼边民们销售出去的原料,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满洲里市的落地加工企业,鑫沣粮油就是其中一家。
鑫沣粮油加工的产品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车间内,设备全力运转,生产节奏明快而紧张来自俄罗斯的油菜籽、亚麻籽等原料正等待入场“现在企业90%以上的原料都来自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原料成本降低质量还有保证,今后我们打算引进更多品类,扩大规模,把满洲里落地加工品牌打得更响。
”鑫沣粮油相关负责人杨志宏向记者介绍道截至目前,经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的中欧班列超30000列、发送货物近300万标箱,出入境线路拓展至21条,出境班列可到达俄罗斯、波兰、比利时等13个欧洲国家,入境班列覆盖国内哈尔滨、上海、浙江、广州等60余座城市,运送货物品类也是日益丰富,涵盖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成品汽车、食用油、板材等12大品类,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增长态势明显。
公路互贸进口商品日益丰富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下一步,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将继续以“落地加工”为主,“区内交易”为辅,不断延伸壮大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链,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企业和广大边民,持续推动边民互市贸易扩品增量、提质增效,加快互市贸易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
(白波、富丽娟、张力洋、李睿、张聿修、齐浩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