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县坚持“五育并举”,推动教育质量全面跃升。图为学生在校园绿茵场尽享运动乐趣。
新兴县大力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图为改造后的华侨中学彭鸿樟楼。
新兴一中学生在凌丰集团捐建的新科创教室里聆听老师讲解科技知识近年来,新兴县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省、市印发的《“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部署,补短板,强弱项,谱写了新兴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2024年,新兴县实验小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新兴一中和华侨中学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新兴县教育局获评空军招飞工作优秀组织单位2025年,新兴县教育局报送的《五维融合·体系重塑·提升阅读力》案例入选全国区域优秀案例并获教育部表彰,跻身广东省5个入选地区之列;新兴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友好幼儿园”项目试点园,是云浮市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幼儿园;华侨中学学子梁诗慧在2025年全国竞速小轮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竞速小轮车锦标赛中荣获“青年女子竞速赛”和“青年女子组个人计时赛”两个第一名;新兴县教育局荣获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体教融合成效明显,中考各学科平均分、总平均分连续4年位列云浮市第一;2025年高考实现“双突破”,特控线上线人数突破500人、本科线上线人数突破2000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新飞跃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新兴县教育系统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围绕党建定向导航、资源优化整合、教育质量提升、素质教育增效、各类教育扩优、师资强能提质、护校安园保障“七项工程”深化改革,以“五育融合”强素养、城乡联动促均衡、数字赋能提效能,破解教育发展瓶颈。
减负课堂活力迸发,长短课时制提升学习效率;操场足球竞技与粤韵操交织,美术室乡村振兴主题画作鲜活;集团化办学让全县学子共享优质资源,智慧课堂打开认知新窗……一幅内涵丰富、均衡优质的教育画卷,正在新兴大地徐徐铺展。
●文/图:梁晓珺 新教宣强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操场上,学生伴着粤韵操节奏跃动;美术室内,一幅幅乡村振兴主题画作栩栩如生;实践基地里,孩子们认真记录植物生长……初秋的新兴校园里,体育竞技的活力、美育浸润的芬芳、劳动实践的充实交织成动人的育人图景。
新兴县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以系统化改革推动教育质量全面跃升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9.51%、优良率达61.24%,一批全国、省级书香校园和最美阅读空间星罗棋布,教育内涵发展成效显著2025年高考特控上线人数516人,比去年增加128人,上线率15.49%,比去年增加3.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人数2100人,比去年增加277人,上线率63.03%,比去年增加6.07个百分点。
体育教育特色凸显严格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每天综合运动不少于2小时”要求,构建“4+3+N”体育课程体系,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创建15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3所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9所广东省篮球推广学校、1所广东省游泳推广学校、1所广东省优秀传统项目传承学校、3所广东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学校。
竞技体育成果丰硕,2022年以来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竞赛展示评比中获第一名(或一等奖)共105项(次)、第二名(或二等奖)83项(次)、第三名(或三等奖)82项(次)美育工作成效显著秉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理念,构建覆盖城乡、贯通学段的美育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县级艺术展演、非遗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打造“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美育生态。
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新兴县荣获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7个,县教育局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广东省优秀组织奖、云浮市优秀组织奖,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奖项大满贯减负提质落地见效根据《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新兴县教育局以“减负提质增效”为核心,于2025年2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增效试点工作,选取了14所中小学构建改革样本,形成“作息优化—体育强化—教改深化”三位一体推进模式。
推出三大创新举措:优化作息释放活力,提升学习效能;强化体育固本强基,促进身心健康;深化教改拓展内涵,培育核心素养初步形成了“五育融合、家校共育、轻负优质”的县域教育新模式据调查,开展此项改革后,学生日均活动时间增加50%,课堂专注度提升18%,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固本: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新兴县对标《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以“补短板、强基础、促优质”为宗旨,持续提升教育资源实施改建扩建修缮工程自2023年以来,投入资金11444.03万元,推进9所乡镇“三所学校”改建扩建项目,包括新城镇第三幼儿园扩建、新城镇第一幼儿园迁建、稔村镇初级中学教学楼拆除重建、蚕岗中学学生宿舍楼增建、太平镇中心小学饭堂及宿舍楼建设、明德中学饭堂扩建、稔村镇初级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等项目。
项目建成后,新增学位2600个、餐位320个、床位480个,有效缓解乡镇就学、住宿、就餐压力,显著提升乡镇学校基础设施水平投入专项资金3027万元,对乡镇“三所学校”设备设施迭代更新、运动场地修缮、厕所改造等薄弱环节开展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目前,正在启动的新兴县职业教育中心改扩建工程,投入1.2亿元新建一幢实训楼、一幢体育馆、一幢女生宿舍、一幢男生宿舍、一幢校门门楼项目建成后,将新增1248个床位,基本满足学生的住宿和学习需求实施灯光改造工程。
投入725.48万元完成93所中小学、1515间教室照明设备改造,达标率达100%;新建学校及教学楼在设计、施工阶段均按标准落实照明要求,实现全县中小学教室照明100%符合国家标准优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新建立9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含5个全方位共同体、3个小初衔接共同体、1个跨学段共同体),覆盖29所中小学,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研讨会、阶段总结会,完善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牵头校主导、成员校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及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构建协同管理机制;2025年以来,各共同体牵头校组织联合教研、名师巡讲、教师培训等活动逾45场次,开展书法社会实践、跨校乒乓球赛等学生交流活动50场次,辐射学生2.8万人次,获家长广泛认可。
创新: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兴县以教育数字化战略为引领,结合全学科阅读推广,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与文化双重动能完善硬件与平台支撑投入约100万元资金,升级改造19所学校录播教室设备,优化网络环境,夯实“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基础。
建成新兴县全连接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县域内教育资源互联互通,通过实时互动功能,推动城区优秀课堂同步传递至乡村学校,保障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优课1700余节,辐射50多所乡村学校;累计收到各类教学资源1516件,优课视频资源1719条,开展平台直播536场次。
智慧平台应用纵深推进见成效组织全县中小学100%完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登记认证,师生注册率分别达98%、95%,资源访问量累计突破30万次;2025年上半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及交流活动6场次(含全国人工智能校长和局长培训班),覆盖教师1200余人次;引导学校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新兴县翔顺育才学校探索“双师课堂”,新城镇洞口中学开展集体备课,新兴县惠能小学尝试跨学科融合教学,全年打造平台应用典型案例60余个,获市级奖励25个。
强化师资与机制保障遴选230余名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三个课堂”教学团队,明确教学职责与协作流程,提升优质资源输出质量印发《关于征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通知》,设立优质教学资源金奖、银奖及优秀奖,依据资源共享热度开展评选,激发教师资源开发积极性,形成“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全学科阅读,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构建小学至高中全学科阅读书目体系(涵盖历史、人文、科技等领域)及阶梯目标体系,针对不同学段制定差异化阅读重点;同步形成阅读指导方法体系,探索建立阅读素养评价办法,为全学科阅读提供制度保障。
2025年将全学科阅读融入县中小学第一届新州书香节,举办以“诗韵书香·传承经典”“全科跨‘阅’·智慧同行”为主题的成果展,分享阅读经验与教学故事,表彰获奖单位及个人;同步开展教育戏剧、诗词诵读、科技创新、情景剧等阅读融合活动,覆盖全体学生。
联动:教育均衡加快推进南海艺高帮扶华侨中学体艺特色初见成效“感谢母校!在艺考生活中,母校为我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华侨中学的小伍今年收获了理想的高考成绩,如愿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为全面推动新兴县作为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建设,省安排佛山市组团式融入式托管帮扶新兴县华侨中学。
佛山市将帮扶任务安排给南海艺高教育集团,在南海艺高的管理团队中选派3名骨干担任华侨中学的书记、校长、业务副校长,同时安排11名骨干教师到华侨中学支教南海艺高帮扶华侨中学团队承诺将在体艺特长上深耕细作,着力培养体艺生;新兴县大力配合南海艺高帮扶团队,从2025年起华侨中学成为全县唯一招收体艺生的学校,壮大培养基底。
近年来,新兴县通过名校合作、集团化办学、跨区域帮扶、教师队伍建设等举措,持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名校合作打破地域壁垒今年6月,新兴一中与南海石门中学的石门云校正式签约授牌,开启“数智孪生”合作模式。
依托5G双师课堂、AI大模型等技术,石门云校将拔尖人才培养与数字教学资源全盘输出,新兴一中2025级高一开设“石云班”,由石门中学骨干教师直播授课,搭配新兴一中骨干教师个性化辅导,通过每日教研、每周深度互动及学科专家团队质量把控,实现“云端共享名校资源”,为学生提供省级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与跨区域帮扶协同发力教育集团、城乡教育共同体之间,通过名师巡讲、联合教研等活动,让城乡学子共享优质资源顺德支教教师开展“逆向设计阅读课”“思维可视化教学”等创新课堂,2024年以来促成校际互访28次、联合教研46场,举办培训讲座40余场次;自开展全口径帮扶以来,新兴县共选派105名新兴骨干教师赴顺德沉浸式跟岗,学习“阳光课堂”“四步五合”思维课堂等模式,参与解题比赛、体育赛事指导等实践。
教师将“以赛促练”“劳动育人”等经验本土化应用,推动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行为转化,实现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双提升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汇聚效应凸显近三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学科教师169人,培养公费师范生106人。
目前,全县正高级教师6人、副高级教师939人,研究生学历144人通过精准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增强,学科梯队结构更加合理,队伍活力与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教师培训体系持续创新。
在全市率先开展教师全员轮训,采用“集中培训+现场直播”双轨模式,由32名正高级教师授课,4787名教师参与培训;近两年,选送164人参加省级示范培训、246人参加市级提升培训,2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育为核心,通过理论筑基、跟岗浸润、访学拓维、实践赋能、示范辐射五维路径,培育109名“三名”对象;组建30个工作室,结对帮扶67所学校,2024年送教89场,主持县级以上课题44个。
借力顺德名师、肇庆学院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57场,覆盖6800余人次,破解县域培训资源瓶颈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新兴教育的改革浪潮奔涌向前,以质量为基、创新为翼、均衡为脉,朝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目标勇毅前行。
■基层故事新城镇中心小学“焕新记”走廊变身阅读角,操场成为融合体验区,新城镇中心小学每一寸空间,正悄然成为“五育融合”的生动课堂处处涌动新气象,得益于学校深入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重构空间、创新课程、赋能活动,新城镇中心小学构建了“五彩和谐”课程体系。
凤凰小学开发48个社团项目,推行项目化学习;州背小学将非遗花灯与科技融合,展出智能花灯;各校广泛开展篮球联赛、科学实验日等活动,实现“课间革命”2025年,学校获评省级“最美阅读空间”,并入选全国书香校园26强。
“孩子变得更自信、更爱思考了。”有家长颇有感触地说道。如今,新城镇中心小学正以鲜活实践,成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