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生猪和猪肉价格已连续6周下滑,仔猪价格更是连续15周回落。与价格下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猪养殖行业却持续盈利。
猪价连续下跌,同比跌幅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生猪价格自今年1月达到阶段高点后便转入下行通道截至8月第二周,猪价已跌至14.35元/公斤,同比跌幅高达31.4%猪肉价格同样从年初的28.30元/公斤回落至8月第三周的24.93元/公斤,同比下跌22%。
对于此轮下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这属于6月中旬猪价阶段性冲高后的正常回调从供应端看,年初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增长14.5%,行业政策引导下养殖端加快出栏节奏,保障了市场供应充足。
需求端则因高温天气,猪肉消费整体偏弱,终端实际增量有限,对猪价支撑力度不足成本“降”字当头,盈利韧性凸显尽管猪价持续走低,但生猪养殖却能“逆势”盈利,其原因在于养殖成本的显著下降其中,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是关键。
2025年的玉米、豆粕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豆粕价格自2023年9月以来持续同比下跌,这直接压低了养殖户最主要的饲料成本受此影响,生猪养殖利润空间虽自2024年四季度起逐步收窄,但行业盈利态势得以延续。
数据显示,截至7月,生猪养殖已从去年5月起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1月至7月,生猪养殖头均盈利约110元,尽管7月已降至100元以下,但行业整体仍处于盈利区间季节性上涨可期,风险仍需警惕展望后期,朱增勇预计猪价将呈季节性小幅上涨、窄幅波动的特征。
他指出,供应方面,今年三季度至明年年初,国内生猪供给预计继续增长,但出栏比重低于上年同期,有助于猪肉产量增幅趋缓需求方面,9月起随着开学季和节日效应到来,猪肉消费需求将得到有效提振,11月底南方地区的腌腊消费旺季也将进一步拉动行情。
政策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于8月底开展新一轮冻猪肉收储,有望在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朱增勇建议,养殖户应顺时顺势出栏,加强成本管控和疫病风险管理同时,鉴于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处于高位,养殖户需合理调减产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母猪,适度降低出栏体重,以防范明年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