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高质量发展不是气象部门的“独唱”,而是各行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8月11日至15日,首期气象行业统筹政策培训班在京举行,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水利、民航、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从事气象相关管理工作的学员,分享所学所思所想,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气象行业统筹发展。
跨部门协同赋能防灾减灾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气象行业统筹发展领导协调和规划布局机制,是推进气象行业统筹发展的前提 7月24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洪洞桥村因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
气象部门提前3小时发布橙色预警,精准到村的转移指令让117名村民安全撤离 “这场成功避险的行动背后,叙永构建的气象引领防灾减灾‘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叙永县委书记王一米在培训班上分享时表示,洪洞桥村之所以能成功防灾,关键在于坚持将气象事业摆在事关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位置,强化气象、应急管理“双牵头”机制,气象部门提供规划布局、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等技术支撑,应急管理部门夯实统筹支撑,确保行业部门高效协同,实现资源共建、要素共用、审批共管、数据共享。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有序推动跨部门站点共建、数据共享等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空管处副处长万清萍介绍,在上海市气象局专线共享的雷达资料基础上,华东空管局构建起多源协同的精密监测网络,将降雨预报精度由数。
10分钟级提升至分钟级在今夏雷雨、台风等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航班流量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战术,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 江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防御中心主任杨筱筱表示,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一直是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依据,省水利厅和省气象局建立了强降水。
“631”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和防汛抗旱“3310”服务机制,气象和水利部门已实现相关网格降水预报数据共享,为守护江河安澜、保障水安全注入了气象力量 2024年,重庆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重庆市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全市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布局。
重庆市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副处长陈鹏介绍,该局以三峡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切入口,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建33个危岩地灾隐患点气象站,联合市应急管理局共建24个航道气象站,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共建8个交通气象观测站,联合市水利局共建3部天气雷达,防灾减灾成果显著。
破解气象统筹发展难题 当前,气象探测设施规划布局仍存在统筹协同不足等问题,导致跨部门数据共享不充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大家积极建言献策 内蒙古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副主任刘春林建议加强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统一的跨部门、跨行业气象数据共享标准与互通规范,更好地为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依据。
福建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副处长黄宝龙建议,建立良好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各部门共谋、共建、共享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态建设部业务主管赵湘凝建议,加密气象监测站网,合作共建自动气象站,强化气象数据共享,为绿色林业发展提供准确数据和参考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部门在台站建设以及数据格式、精度、更新频率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行业气象台站只有做到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协同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共用 安徽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管国双认为,在气象观测设备、数据格式、质量控制等方面加强标准建设,在共商的基础上推进行业部门标准互认;推动各部门新建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合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天津市渤海海洋监测监视管理中心副主任徐瑞泽则关注海洋气象数据应用,建议推动关键数据跨部门共享与深度应用,强化顶层设计与机制保障,进一步明确深化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推动统一数据标准制定和应用,降低数据转化技术成本。
(作者:张明禄 责任编辑:郭曼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