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申阶段与常规阶段录取率差距:阿默斯特学院 ✳️ 3.8倍巴纳德学院 ✳️ 3.8倍达特茅斯学院 ✳️ 4.3倍布朗大学 ✳️ 4.5倍威廉姆斯学院 ✳️ 3.6倍杜克大学 ✳️ 3.5倍……心动吗?早申优势有多大?
ED与EA有什么区别?什么人适合参加早申?冲早申早申的特殊性早申的优势不仅是录取率高,还录取新生规模大比如MIT的EA录取率为5.26%,RD为3.92%;哈佛大学SCEA录取率8.74%,RD为2.7%。
;耶鲁大学SCEA录取率达到了9.02%,RD只有2.75%;再比如,芝加哥大学早申请录取占总体录取比例的80%;弗吉尼亚大学早申请录取占总体录取比例的62%• 录取率对比越来越多美国大学依赖早申,一方面可以提前
锁定有潜力的学生,避免在常规申请阶段丧失优秀生源;另一方面照顾对学校“忠诚”的学生,提高入读率,还能拉低录取率,减少转学率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意识到早申的重要性,加入到ED/EA赛道根据Common App公布的2024–2025申请季数据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1日,共有904,860人提交早申请,较之2023-24年同期增长6%在本轮早申阶段,美国本土申请人数达到824,923人,同比上涨7%;国际申请人数为79,937人,同比上涨5%中国依然是美国国际申请者最大来源国,同比增长9%,已经达到13,115人。
数据来源:CommonApp不过,并不是所有大学ED录取率能比RD阶段高出3-4倍,比如美利坚大学ED阶段录取率大约70%,RD阶段大约60%,布兰迪斯大学ED录取率大约42%,RD录取率大约40%讲明一点:
ED早申请是有代价的ED截止时间通常在11月份,而且参加ED的学生都要对学做出“承诺”所以,冲早申的人,需要对自身实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估,目标TOP20-40左右的申请者,ED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尽早准备!。
如果你需要一份专业的美本规划,可私信主页菌(meiguoliuxuezhongxin)辩证看待什么人适合冲早申有些同学ED选择高匹配度的学校,有的同学是盲目冲刺高选择性大学关于早申录取率高,需要辩证的看待!。
要知道,定校策略无非就是冲刺、匹配、保底能进ED池的,想冲超顶尖的学府的,敢把这个档次的大学作为目标,并且赌上ED的学生,必然不是泛泛之辈,所以,尽管看似录取率更高,但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是实打实也翻了好几倍。
什么样的人适合EA?- 申请材料准备充分,有信心提前完成申请的学生- 实力与目标学校接近,希望争取更高录取机会的学生- 申请多个学校,希望灵活调整、扩大选择面的学生- 希望尽早确定部分申请结果,调整其他学校申请策略的学生。
什么样的人适合ED?- 将某院校作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第一志愿申请者- 实力超过该校平均录取水平,有信心获得录取的学生- 渴望尽早确定去向,在11月前就将申请材料准备就绪的学生美本常见的申请批次组合方式。
① ED+EA+RD大部分ED截止时间为11月1日,如果在此之前,你的标化成绩已基本满足目标学校的平均线,并且有特别特别明确的目标学校,那一定要抓牢ED申请机会是否选择申请EA,可视个人情况而定就算没有拿到早申的offer,那也可以通过RD来补救。
② ED2+EA+RD如果标化成绩在截止日期内,还未满足目标学校的条件,但有信心能考取理想的成绩,或者其他方面准备不够充分的同学可以参加12月-1月截止的ED2,但是提供ED2的学校比较少,也是具有捆绑性。
③ ED+EA+ED2+RD一个比较理想的申请策略组合是:申请一所学校的ED,几所学校的EA,再加上另一所学校的ED2,以防ED、EA申请失利如果不想选择ED2的学校或者是梦校没有设置ED2轮次,那还可以到RD轮再申请目标大学。
④ REA+EA+RD 或 ED2+REA+EA+ RDTOP50综合大学有SCEA/REA这种早申政策的学校为数不多,但基本上都是名校,比如斯坦福大学这一类值得一提,不同的学校官网对REA/SCEA的解释各不一样,申请生需要根据目标学校详细了解。
⑤ EA+RD如果不希望被绑定,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梦校,或者学生的在校成绩、标化成绩和各方面的软性条件都非常优越,那可以选择EA⑥RD如果准备时间比较晚,到11月还没有准备好材料,也不要放弃,因为大多数学校RD的截止时间通常为1月初或2月初,也能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准备申请材料。
注意!不要只看到提前申请录取率高,但由于早申请截止时间早,所以标化考试、文书等也比较赶!最终得看个人的准备情况,不能盲目跟进如果准备比较晚或者实力与学校有差距,就老老实实的准备 RD 比较稳妥2026Fall入学申请季已开放,近期各大学陆续更新招生政策,我们将保持第一时间跟进。
不同的轮次搭配适合哪些人?如何选择合适的院校及专业?扫码或加微信meiguoliuxuezhongxin立刻预约一对一咨询!本科升学规划服务名校之争,愈演愈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