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乌克兰外长瑟比加8月21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俄军连夜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一系列重磅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究竟这一轮空袭意味着什么?背后又反映了怎样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咱们一起来深入剖析一番。
瑟比加称,俄军此次空袭规模浩大,发射了数百架无人机,还动用了高超音速导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其中一枚导弹击中了位于乌克兰西部地区的一家美国大型电子产品制造厂,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美国虽未直接派地面部队参战,但一直在背后为乌克兰提供军事、经济等多方面支持,美国工厂在乌被炸,无疑让美俄之间本就微妙的关系更加紧张
乌克兰方面对此次袭击反应强烈,泽连斯基政府认为这是俄罗斯的“蓄意挑衅”,是对乌克兰及背后支持的西方国家的公然挑战不过,截至目前,俄罗斯方面暂未对此回应俄罗斯此前就曾表明立场,对于任何介入乌克兰冲突、对其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目标,都不会手下留情。
若这家美国工厂真的涉及为乌军提供军事相关产品或服务,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将其列为打击目标似乎也符合其战略逻辑但如果该工厂纯粹是民用性质,那俄罗斯此举或将面临更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在这轮空袭之前,美欧乌之间刚进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峰会。
18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北约秘书长吕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洲领导人此次峰会本是为推动俄乌停火,但特朗普却提出俄罗斯与乌克兰无需先停火,可直接进入和平谈判的观点这一言论打破了此前很多人的预期,也表明美国对俄乌局势的态度出现了新变化。
欧洲领导人在峰会上提出创建为乌克兰提供集体安全保障的方案他们深知乌克兰对于欧洲安全格局的重要性,一旦乌克兰局势失控,欧洲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但俄罗斯方面坚决反对,拉夫罗夫20日明确表示,在没有俄罗斯参与的情况下讨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是一条“死胡同”。
他还指出,欧盟的做法是试图改变美国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更深层次地把美国卷入冲突,继续让乌克兰成为遏制俄罗斯的“工具”
在安全保障方案的具体实施上,欧洲内部也存在分歧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曾提议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后,由联合国授权组建国际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以确保协议执行但这一设想面临诸多难题,比如俄罗斯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以所谓“维和部队”为名的北约部队驻扎在乌克兰;美国方面,特朗普19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台电话采访时说,美方将帮助乌克兰进行防卫,但不会向乌克兰派出地面部队,这让欧洲国家想借助美国力量推动维和部队进驻的计划受阻。
事件发生后,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美英法德等国集体选择了沉默美国国内不同政治势力对这一事件态度不一强硬派可能会要求政府采取更强硬措施,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或加大对乌军事支持;但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倾向于避免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毕竟特朗普一直希望通过改善美俄关系来解决乌克兰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在公开表态上陷入两难,目前的沉默或许是在权衡各方利益,寻找一个既能给国内交代,又不会过度刺激俄罗斯的解决方案
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沉默同样耐人寻味欧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一直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与美国在对俄立场上有共同利益,希望通过支持乌克兰来遏制俄罗斯;另一方面,欧洲与俄罗斯在经济、能源等领域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冲突持续升级对欧洲自身经济和安全也造成了巨大压力。
此次美国工厂被炸,欧洲国家担心过度表态可能会导致冲突进一步失控,将自己更深地卷入战争泥潭,所以选择了暂时观望俄罗斯这边,尽管尚未对美国工厂被炸一事作出回应,但从其之前的行动和表态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不会轻易妥协。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一直将乌克兰视为其国家安全的重要缓冲地带,对于西方不断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挑衅行为,俄罗斯必然会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回应此次大规模空袭,除了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外,或许也是对美国和欧洲的一次警告,表明俄罗斯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上的坚定决心。
从更宏观的国际地缘政治角度看,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各有诉求,美国希望通过冲突削弱俄罗斯,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欧洲希望维护自身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同时又不想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俄罗斯则要捍卫自身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空间。
在这种复杂的利益博弈下,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成为局势转变的导火索美国工厂被炸这一事件,无疑让本就复杂的俄乌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未来各方将如何应对,国际社会正拭目以待,后续的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