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罗合力 通讯员 闫占廷在宁陵县教育战线上,有一位始终秉持“教育是一场温暖修行”理念的践行者,她就是“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宁陵县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韩晓萍。
初见韩晓萍,从容淡雅的气质中透着干练与温暖回首1994年她师范学校毕业,初登讲台,便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场充满诗意的修行,”韩晓萍说,“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们对语言与文化最深切的热爱。
”当时,教学条件简陋,一块斑驳的黑板,一台老式投影仪,便是全部家当。在一堂全县语文观摩课上,她亲手绘制《燕子》一课的春日燕子图,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诗意,赢得了满堂喝彩。
韩晓萍从未停止对教学创新的探索她致力于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真正体味语文的内在魅力2022年,在商丘市小学语文优质课验收活动中,她执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令人耳目一新她创造性设计了“溪流导览图”作为教学支架,巧妙地将抽象的游记结构化为直观的路线。
在品读“孔隙”段落时,她让学生现场模拟作者“贴船底”的动作,将文字转化为真切的肢体感知,再用感受反哺对文字的理解那一刻,文字与情境水乳交融耕耘必有收获2023年,她执教的《荷花》一课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
荣誉背后,是她对课堂的极致追求和对学生深沉的爱由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韩晓萍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担任宁陵县第三实验小学副校长。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
她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她紧密结合校情,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健康、爱上学习、学会创新、雅言笃志、胸怀家国”的新时代少年学校开展了“乐集卡规言行,争创正行学子”集卡活动,将行为规范教育融入有趣的集卡过程,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即便从事管理工作,她依然坚守教学一线,担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她深知这门课程对塑造学生价值观、法治观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她的课堂既有知识深度,又充满人文温度她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不是为了形式,而是为了真正触动心灵,促进道德情感的内化。
她深知教研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引擎她着力构建高效教研体系,引领教师团队聚焦真问题,开展深研讨,推动专业成长与成果转化通过创新教研模式、促进资源共享,有效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她大力推行以“小组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理念的“合融高效课堂”模式,将“学、展、评”环节深度融入教学。
每年举办的“桃李杯大赛暨高效课堂大比武”活动,已成为教师们展示风采、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她坚持教研与教改并重,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在其推动下,学校多名教师在县级教学比武中斩获一等奖,涌现出一批市、县级名师和骨干教师。
为扎实落实“双减”政策,她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优秀作业设计评选,成绩斐然学校也因此被河南省基础教育发展中心授予“作业评价改革实验校”称号“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曾为语文教师的韩晓萍,对阅读的价值有着深刻体会。
担任管理者后,她更加致力于将校园打造成书香四溢的“精神高地”和“文化家园”在她的热情引领下,学校成立了教师“合融读书社”,以阅读滋养教学,定期举办分享活动至今,学校已推出368期“捧读经典,直抒心意”读书心得集萃,记录着老师们思想的火花。
由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历经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已于2024年9月顺利结题研究成果不仅应用于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积累阅读经验,更将阅读延伸至家庭学校开展了“家校共读一本书”活动,从低年级的绘本到高年级的名著,亲子共读,渐次深入,让浓郁书香陪伴孩子成长,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回首三十载从教路,韩晓萍完成了从“教书匠”到“育人者”的升华。从优秀教师到卓越管理者,变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这位教育的修行者,依然在前行的路上跋涉。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