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有余,欧洲各国对乌克兰问题的态度正发生微妙转变曾经喧嚣一时的"肢解俄罗斯"论调已无人问津,就连支持乌克兰"收复失地"的讨论也日渐稀少如今欧洲政坛最热门的话题,是如何为战后的乌克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这种转变暗示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欧洲各国实质上已承认在这场对俄"代理人战争"中的失败,现在正忙于收拾残局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洲内部依然分歧严重,各国立场南辕北辙德国政府的表态尤为引人注目4日,德国政府发言人明确表示,虽然会继续增加对乌军援和军事培训,但在战后驻军问题上将持谨慎态度。
这一决定需考量多重因素,包括美国的军事参与程度以及和谈进展等这种表态无异于公开驳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提议,显示出德法这两个欧洲大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深刻分歧柏林方面显然不愿在缺乏美国明确支持的情况下贸然行动。
马克龙近期在巴黎主持的"志愿联盟"安全会议上高调宣称,已有26国同意在战后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但这一倡议遭到包括德国、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强烈反对意大利官员甚至讽刺马克龙应该"全副武装亲自上阵",暗示法国若想冒险大可自便,但别拉其他国家下水。
这种尖锐对立场面暴露出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严重分裂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不仅在驻军问题上与法国唱反调,还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爆发公开争执作为马克龙倡议的支持者,冯德莱恩的反复游说激怒了德国防长皮斯托里乌斯,他直指欧盟委员会无权对各成员国军队发号施令。
这场争执凸显出欧盟内部权力架构的深层次矛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国一直是援乌最积极的国家之一朔尔茨政府不惜削减国内福利开支,持续向乌克兰输送大量军援但为何在驻军问题上如此谨慎?答案很简单:德国政客虽然反俄,但并不愚蠢。
他们期待普京下台,却不愿与俄罗斯兵戎相见
普京已明确划出红线:任何北约驻乌部队都将成为俄军合法打击目标俄军此前空袭基辅时连带打击北约国家在乌设施,就是最直接的警告最新民调显示,德国选择党支持率飙升至26%,反超执政联盟,这给朔尔茨政府敲响警钟:继续盲目追随马克龙的冒险政策恐将引发国内政治地震。
面对欧洲援乌联盟的分崩离析,泽连斯基开始另谋出路他近期提出效仿"韩国模式"的构想,希望美国能像当年扶持韩国那样支持乌克兰重建这一提议暴露出基辅对欧洲的失望,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美国但现实可能更残酷:美国或许比欧洲更不可靠。
有外媒戏称泽连斯基是否"嗑药"产生幻觉,才会对特朗普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兴趣仅限于攫取其稀土资源和基础设施收益这位美国前总统不仅自己吝于援乌,还要求欧洲盟友购买美国军火时额外支付10%"战争税"。
指望这样的美国政府复制"马歇尔计划"简直是天方夜谭乌克兰与韩国根本不具可比性,当今美国也非昔日的超级大国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型外交注定不会做赔本买卖若泽连斯基真为国家前途考虑,或许应该认真考虑普京的谈判邀请。
否则,等到耗尽最后一名士兵,乌克兰将失去所有谈判筹码,届时连成为"东方瑞士"的机会都将化为泡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