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0日电 (记者 吴晟炜)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耐盐碱水稻的种植逐渐成为改善盐碱地土壤、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20日,福鼎市耐盐碱水稻品种栽培集成技术示范现场专家评议活动在福建省福鼎市硖门乡举行。
福鼎市地处闽东沿海,耕地资源有限,盐碱化土地逐年增多,尤其是刚围垦的海田地和海塘还田区域土壤盐分高,常规水稻品种难于存活,粮食产能提升受到制约。
图为示范基地种植的新品种 “箐两优 3261”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 摄该示范基地位于福鼎市硖门乡斗门村,面积100亩,土壤类型为滨海盐渍水稻土,种植地块原本为海水养殖场,土壤盐分在3.5‰左右今年4月,当地引进耐盐优质抗病杂交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及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配套盐碱地块施肥方案和物料,在此进行科技种植示范。
基地内,记者看到,水稻植株健壮、分蘖力强,叶片浓绿无盐害症状,一片金灿灿的丰收景象当天,三亚市耐盐碱水稻产业联合会组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鼎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专家对“箐两优3261”及思卫特肥料(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6-5-9和海藻博士中微量元素水溶肥)示范区进行现场测产。
通过随机抽田块机械实收测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为707.9公斤,比对照区(常规施肥技术)增产46.23%,白叶枯病严重度轻于对照,专家组一致认为基地良种良法配套效果好,建议进一步优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图为技术人员在查看水稻长势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 摄吴英熟是福鼎当地的粮食种植大户,2017年开始种植水稻,此次示范基地就是由他来管理“从原先对水稻种植没什么信心,到现在看着亩产直线上升,感到不可思议”吴英熟介绍说,通过新品种的培育应用,水稻生长状况显著改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也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箐两优3261’在示范基地经历两次强台风侵袭及海水倒灌的极端考验后,仍保持较强存活率与正常生长态势,充分验证其耐盐、抗涝特性”上海思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学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应用的新型海藻技术产品包分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海藻水溶肥。
其中,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作为底肥和追肥,海藻水溶肥作为叶面喷洒使用“该产品可以全面促进作物的生长,尤其根部,同时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及品质,并增加作物对异常气候的抗逆性,包括盐碱胁迫,高温、冻害、肥害药害等。
”张学庆说
图为专家们现场查看水稻长势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 摄评议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对示范基地良种良法配套效果表示高度认可,他们纷纷表示,高效高抗高产多管齐下,通过科研创新、综合利用,让土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未来也将进一步把这项优质技术在全福建推广开,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
扫一扫关注我们